Annual summary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giant awakens and walks unhurried

信息来源:盛业资本   2017-02-24

 2017-2-21

来源:资管云

 

摘要: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中的特殊分支。大部分互金都是针对C端用户,而供应链金融主要面对的是B端,并试图解决一个中国顽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这也决定了,供应链金融发展速度缓慢,很难像2C的模式那样,上演烧钱冲流量的戏码。2016年,供应链金融声响不小,被称为互金重点崛起领域之一。但年底收官时,杀出重围的公司寥寥。2017年,供应链金融还将缓慢深耕——没有爆发和炽热,只有冷静与内敛

 

一、巨大市场

 

供应链金融,其实不算新生事物。传统银行实际上就一直在干这件事——给企业融资。交易双方都是个体,相互之间很难产生信任关系。这样就导致了行业巨大的信用成本因为这种不信任,交易进行交割,都很难实时。比如,一家公司和供应商签合作,必须有13个月的账期,不可能货到付款。为了先有资金驱动生产,供应商又不得不去银行贷款,支付利息,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这正是实体经济的巨大成本IDG副总裁张海涛称。而另一方面,很多行业也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张海涛拿钢铁行业举例,银行恐怕都不太敢贷款给钢铁厂商。钢铁厂的抵押物只能是钢铁,但银行对钢铁没有处置能力,就算最终厂家还不上钱,也很难将抵押的钢铁变现。大企业难,中小企业就根本没有从银行拿钱的可能性。要么要抵押物,要么信用背书,任何一笔贷款,都需过五关斩六将,中小企业很难满足银行的硬性要求。而实体经济要落地生产,又需要资金润滑剂。供应链金融,就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流动问题。供应链金融也给企业贷款。传统银行的贷款方式,是抵押物;而供应链金融中的抵押物,就是应收账款或票据等交易凭证。

在产业链中,常常会存在多个资金不流通的阻塞点。比如,一家大公司和供应商签了100万的采购合同,合同规定,3个月后才全额支付款项。这3个月,就是账期。如果供应商遇见困难,需要资金周转怎么办?供应链金融的玩法是,将这3个月的应收账款,当成抵押物,拿去金融机构借钱。当然,供应商提前拿到钱,需要支付一定利息,100万可能只能拿到95万,剩下5万算利息。3个月后,大公司不再给供应商付款,而将货款100万结算给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机构获利5万。这就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逻辑——试图打通传统产业链所有不通畅的阻塞点,让链条上的所有资金流动起来。根据央行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达26万亿。应收账款,只是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有万亿级别市场,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之广,可想而知。

 

2016年,供应链金融觉醒,资本涌入。这一年,有从应收应付账款、票据等多个产品,横向切入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崛起;也有从工业到农业,多个细分领域的竖切玩家出现;还有众多核心企业、理财平台、B2B,也纷纷声称加入供应链金融大军。

 

二、模式分析

 

这一年,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结合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

 

1、核心企业模式

 

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就像上下游的堤坝,核心企业起到贯穿产业链的作用。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从事供应链金融,有天生的优势。核心企业几乎掌握了所有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手头握着所有的应收、应付账款,天时地利人和兼具。比如,海尔集团、迪信通等行业巨头,都成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并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提高效率,改造行业。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极为明显。核心企业只能针对自身行业、甚至只能是在自己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天花板太低。

 

2B2B和大流量电商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商模式是核心企业模式的变形。和核心企业类似,B2B电商在行业中,也处在一个上帝视角,可以俯瞰行业,并能充分控制上下游。以找钢网举例,目前,找钢网上流通的钢铁占整个行业的20%,对行业有把控度。在交易过程中,找钢网很了解交易双方,也了解行业风险,可以输出信任,给双方贷款。即便对方还不上钱,也可以随时处置抵押的钢铁。张海涛称,B2B既解决了信任问题,又解决了资产处置问题。比如,一个厂家有100万元的钢铁,就可以抵押给找钢网,并按照7折的价格,借走70万。如果厂家还钱,只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厂家还不上钱,找钢网就可以将钢铁以八折的价格销售掉,也就是80万。如此,找钢网还能挣10万。这种玩法,有个专业的名词,叫货物质押贷,对于B2B来说,有先天操作这种贷款的优势。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15.2万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供应链金融,同样硕果累累。除了B2B电商的模式,还有大流量电商,也是供应链金融的好玩家。京东,一定是中国供应链金融的最早布局者。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布局很大,其实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终极武器,是账期。2011年,京东平均账期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东已要求大幅延长账期,在一些品类,京东的账期甚至达120天。举个例子,京东从商家那里进了1亿的货,约定的账期是120天,但是京东只花了20天就将货卖了出去,剩下100天,1亿的钱就趴在京东账户上。这些钱,京东如何激活变现?

 

2013年年底,京东发布新的产品京保贝,作用就是将趴在京东账户上的钱,提供给需要贷款的商家。说白了,京东在用A商户的账期,倒手给B商户的融资,从中赚取利差。除了京东之外,大部分大流量电商,也会如此玩供应链金融,在应付和应收之间拆解、倒手。但这个模式,依然有一大掣肘,所有操作,只能限定在电商自身的平台上。

 

比如钢铁行业,2015年,我国钢铁产量近12亿,且每年的产能还在减少,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的盘子在不断收缩,供应链金融也就禁锢在行业本身。

 

3、平台模式

 

2016年,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横切、竖切行业的平台玩家崛起。他们提供一些新式的互联网工具,重塑行业。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大多都是实业家,而非金融家,也不太懂互联网玩法。一群平台玩家,提供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完成供应链金融的改造,坐地收钱。另外,还有一些切入细分领域的玩家,这种模式讲究匠心深耕,某种意义上来说,避免了出现核心企业自己操盘的可能性。

 

这两种模式目前都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与核心企业的谈判和磨合。

 

4P2P网贷平台模式

 

2016年,众多理财平台纷纷声称加入供应链金融。这其中,当然与P2P进入洗牌期,行业收紧有一定关系。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资产荒出现,而供应链金融,相对来说是风险较小,较优质的资产。而P2P提供的核心价值,就是从C端融资,并输送给中小企业。

 

尽管如此,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P2P的资金获取成本依然相对较高,不是中小企业乐于选择的最佳渠道。

 

三、行业现状


1、政策加持,行业崛起

 

和消费金融一样,供应链金融无疑也有政府护法2016216日,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 “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大企业和政府采购主体积极确认应收账款,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等内容。可见,为了解决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也算卯足了劲。

 

2、保理公司的尴尬

 

最开始,政府想用保理公司的方式解决供应链金融问题。保理公司在中国算是一个新经济体,在2012年前,保理业务由银行把持,2012年,商务部批准商业保理试点开放后,商业保理公司开始生长。2012年后,中国大大小小一共有2000多家保理公司,但真正开始开展业务的,也就20%左右。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难获取资金来源。除了一些背景雄厚的保理公司可以发布ABS,或者从银行融资外,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难获取资金。而资产端,同样难上加难。为了获取一笔应收账款,保理公司通常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风控——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太少,利息都覆盖不了成本。

 

因此,首尾难顾的保理公司,通常只能抓大放小。保理公司成了一个鸡肋的存在,于是才给了互联网玩家收割行业的机会。2016年,在互联网玩家面前,大部分保理公司已丧失话语权和竞争力。

 

3、难以摆脱核心企业的魔咒

 

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中最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它们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都空前强大。几乎很多平台型的供应链金融,都遭遇过一种尴尬:核心企业和他们达成合作,很快就会看到供应链金融的好处,觉得为什么这个事情我不能自己干,于是,解除合作,开始自建团队,亲自操盘。

 

因此,很多平台放弃行业巨头,宁愿和小公司或保理公司合作。核心企业的魔咒,桎梏了众多平台的发展。而事实是,破解这个魔咒,也颇为困难。平台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大数据、互联网的能力,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底牌,才有和核心企业议价的权利。

 

4、风控难题

 

有业内人士提出,供应链金融风控比较好做,因为,大部分风控集中在核心企业,而非借款的中小企业。因此,在核心企业的“N-1-N”模式中,只需要把握住核心企业的这个“1”,上下游的“N”,都会顺利拿下。核心企业就不会倒闭吗?就不会丧失偿还能力吗?事实上,在征信体系尚未搭建的中国,对于核心企业的风控,依然是难题。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风险的源头,要追溯到核心企业的偿付能力。除此之外,还得对交易真实性做调查——核心企业和供应商联合骗贷的可能性也极大。

 

四、行业预测

 

1、区块链将成最大技术想象力

 

2016年,最火的金融科技,就是区块链。而区块链和供应链,有天然的结合性。核心企业为主,贯穿上下游,就是标准的区块链中的私有链模式。而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就是解决信任问题。供应链金融的玩家,都在想象,如果用区块链解决供应链金融中各个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将如何颠覆行业?

 

因此,2017年,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将成为最大想象力。

 

2、垂直化突围

 

所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的生产流程和周期都颇为迥异,这也导致供应链金融的玩法,千差万别。很难有平台在跨度这么大的行业之间通吃,因此,细分、垂直,将成为趋势。而核心企业的魔咒,困扰着试图规模化的平台们。而重度垂直,也在成为一种突围的可能性。深耕细分领域,可化解核心企业对行业的掌控力,同时,提高竞争壁垒。

 

3、核心企业登上历史舞台

 

美国供应链金融产生于19世纪末,在第一个阶段,由银行主导;第二个阶段,核心企业登上历史舞台。因此,核心企业经营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几乎是个不可抗拒的趋势——随着市场的教育,核心企业将意识到供应链金融是个双赢的金融利器。

 

首先,在自己的业务基础上,多出了一份金融利息盈收。其次,能给供应商急速结款,也增强了双方合作黏性,提高了自身竞争力。最后,还帮供应商解决了资金周转。实在是双赢。2017年,市场教育将趋于完备,核心企业将纷纷上场。

 

4、缓慢发展

 

2016年,尽管大量资本涌入,行业发展却温温吞吞。这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在企业之间运作,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有莫大关系。消费金融的火热,和供应链金融的克制,形成了鲜明对比。而2017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仍然看不到轰轰烈烈的生死大戏,而是温和内敛的稳健步履。供应链金融就如一个缓慢苏醒的巨人,今年,他睁开了眼;明年,他将起身,缓慢前行。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递和分享信息,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出处,还望谅解.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及时在后台与我们联系。(电话:0755-61880088